优秀学生
首页 > 学生工作 > 正文

【转载】【竢实扬华奖章】陈开卷:站在地平面

作者:   日期:2019-03-11   点击:[]

 

「开了挂的科研梦幻之旅」

 

 

 

八年前的交大校园,深秋时节,又是满地金黄。银杏叶自树梢顶端纷纷扬扬落下,打着旋儿沾染了来往学子们的发梢与衣襟。

 

“开卷,别楞神,快回防了!”,球场上,陈开卷的室友卖力地招呼着他。他抬起胳膊擦了擦汗,奋力追上了室友的步伐。

 

仿若乘上了哆啦A梦的时光机,坐在笔者对面的陈开卷被记忆深深地拉扯回了在交大的头四年。本科四年,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件发生在他身上,每天都是过着生活本身,但他每每回忆起和室友如影随形地学习、约饭、打球、上课…“我最美好的时光都留在了交大。”挂在他脸上的那份天真好像在说:平淡普通但又令人回味悠长的那段时光,是人生不可后期的青春。

 

“今年是我在交大的第九个年头了,这儿绝对算得上是我的第二故乡,但是明年这个时候我应该已经毕业了……。”他瞳孔深处涤荡着昔日的历历幕幕,一股莫名的黯然在眼角处轻轻滑过。

 

 “第一届茅力专业排名第一”的殊荣算是陈开卷为自己本科四年的学习生活递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与此同时,他还获得了保送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的资格,但看看那些对百年交大有深切情怀的交大人,他们抉择的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我放弃了浙大,选择了交大,因为这里有我所向往的研究方向,有我敬仰的康国政教授,还有那些和蔼可亲、待人友善的交大的老师们。”

 

 

 

2014年盛夏,同样在交大,同样是轻快自信的步伐,但是陈开卷开始以一个全新的身份——2014级力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开启了他另一阶段别样的人生。也许就连他自己也没有预想过,在交大的后四年里,他在学术研究的仙境里会有一场奇幻之旅。

 

其间他发表了13篇高质量SCI论文,其中第一作者6篇、9A++4A+。获得交大最高级别的研究生科研资助——优秀博士论文培育项目支持,还获得两次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公派留学奖学金。

 

在全美三大理工院校之一的佐治亚理工学院接受历时18个月的联合培养中,第一次实现了高韧性,高强度以及具有形状记忆环氧树脂材料的3D打印,突破了热固性聚合物材料3D打印的瓶颈。

 

在他与诺贝尔奖提名者王中林课题组开展的合作中,首次将3D打印多材料运用于纳米摩擦发电机,实现了两个前沿领域的结合。此外,他还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员张立茂以及康奈尔大学博士生昊宇开展了基于情绪滞后的动态情绪转换这一课题的合作,拟将自己所学的本构理论运用到这一领域……

 

 

 

陈开卷在交大傲人的“业绩”,仿佛是在体验一段开挂的科研梦幻之旅。

 

「想获得什么就要付出更多」

 

是夜,“咔哒”,陈开卷合上了实验室的门,轻微的落锁声撕破了周遭浓重的夜。对于在异国他乡求学的陈开卷而言,他最熟悉的,是凌晨两点的亚特兰大的Hampton Street

 

彼时,无论是炎炎夏日里褪去的热,还是瑟瑟寒冬里沿脊梁传导的冰凉惹来的一个寒颤,他都已然司空见惯和习以为常。路灯周围因裹挟着雾气而显得浑浊的光晕,透过叶缝打在人行道上,他理了理背包,投身进入了黑夜里,脑袋里还在一刻不停地回想着刚才动态热机械分析(DMA)的实验。

 

就在他步履恍惚之时,突然“唰”地一声,他被一个猛然跳出来的黑影拦住了去路,一个衣衫褴褛的流浪汉恶狠狠地朝陈开卷扑卷而来,他身上的钱财被洗劫一空。陈开卷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弄得一下子有些发怵,愣在原地。而后,从脊背上窜上了一丝害怕与“劫后重生”的庆幸。

 

“虽然那次经历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心理阴影,但是为了项目成果,还是不得不熬夜去做。”

 

为了自己的人身安全,至此以后每次晚归时下意识地找个伴儿,若是在没有伴儿还非得加班加点做实验的情况下,他会先从办公楼上俯瞰自己回家的那条必经之路上有无任何异况,然后蹑手蹑脚来到这条街道的起点,目光停滞良久于街道的另一端确认无误后,再像参加田径赛跑般火急火燎穿越这条狭长而深沉的街道……

 

“周围的朋友都觉得我胆子大,但没人知道我深夜走回宿舍的内心有多恐惧……。”

 

 

 

在机械馆2129实验室里,985根试样被他一一测试,4000多个小时的埋头专注被他默默坚守,空荡荡的房间里,唯有悬于上空的天花板周围的噪声与难以排解的孤寂与之作伴。

 

历时近两年,才完成第一篇精心撰写的小论文,满怀期待地翘首以盼,等来的却是导师让他重写的一记重击。此后,他犹疑过、惆怅过,无数次的辗转反侧,彻夜反思让他决定重整旗鼓。

 

“即使是实验失败N次我也不可能放弃啊。” 就这样,梦想之花在日复一日单调乏味的坚持浇灌中,悄然绽放于未然,陈开卷最终连发数篇论文,并取得了去美国三大理工院校之一的佐治亚理工学院历时18个月联合培养的机会。

 

 

 

 “这段经历并没有之前想象的那么美好。在导师H.JerryQi教授课题组内,所有的博士研究生都是来自于世界排名前100的高校,相对而言我的出身要逊色很多,但是我从来不觉得自己比他们差,至少我做好自己该做的。”

 

起初, 面对全新的3D打印课题,其中很多专业术语晦涩难懂造成了陈开卷理解上的困难,于是他开始恶补相关的基础知识,用并不那么流畅的英文向老师同学虚心请教,甚至把老师针对个别疑难之处的解答过程录下来,再私下循环回放并查阅相关资料,直至最后弄明白为止。

 

每每当他拿到一本生涩晦懂的教材,诚如长辈们的一句俗话:“它看得懂我,我看不懂它。”于是陈开卷不得不对理论模型中的每一个公式进行多次推导,好不容易刚弄懂了理论开始做实验,又要对力学实验中每一个结果重复验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给论文提供精准可靠的数据支撑。当真正开始撰写论文的时候,其间的每一个字词又要反复咀嚼、推敲。

 

“还记得好几个夜晚在工作室推公式,不知不觉中天就亮了……”

 

 

 

我们常常羡慕于那些能够出国求学的人,总是幻想着去到一个拥有异国风情的地方会发生许多绮丽的冒险、听见许多轶闻趣事。“在美求学期间,我几乎很少出去玩,因为根本没有时间。”

 

原来,在美接受联合培养的陈开卷日子并不比在国内更悠闲和清畅,相反,每周就要有两次的PPT汇报让他倍感国外研究学者的高强度和快节奏,毕竟每一页演示文稿都是要有真材实料的内容,而每一页演示文稿的背后需要大量的阅读和总结。

 

「自律让他自由,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我认为做科研就是要坐得住冷板凳,就是要脚踏实地。”陈开卷认为自己并不是那种与生俱来的“有天赋的人”,于是他选择做一个“自我驱动型人”,即使今天老师并没有要求他明天或是未来某个时间节点必须要交什么成果,但他总是兢兢业业地耕耘着,坚持功在平时的作业态度。

 

“我并不会熬夜赶一个东西,因为我每天都会做一点,如果我已经尽力了,那么其他也就是顺其自然的事情。”

 

提到科研,除了持之以恒的毅力外,从陈开卷叙述论文构架时眉眼的飞扬中,流露着一股对学术的激情和热爱,他在科研这件事上并非冰冷、机械地完成任务。

 

 

 

他将写论文比作构造一个人,论文的框架就是支撑这个人的整体骨架;论文中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就像是骨骼上的肌肉,协调骨架之间的协调运动;论文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就像是肌肉中的每一个肌细胞,它们之间有序协同才能有力;论文中的每个字词就好比人体的每一个胞元。

 

“如果每一个胞元都被精心雕饰,那么这个人肯定很多人喜欢。”

 

他将论文中的创新点看成一个人独一无二的东西,说创新就像人的个性、气质和品格等,是不可复制的。“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我们的论文也一样,没有一篇文章可以是完美无缺的,我们只能尽力做到最好。”

 

论创新,他还生动地做了一个比喻:“一碗米的价值有多大呢?有人直接把它卖掉,可能就值几毛钱;有人把它蒸成米饭或者稀饭,可能值一两块钱;有人把它做成粽子或者凉糕,可能值四五块钱;有人把它酿成酒,可能值几十块钱。想法不同造就的价值也就不同,创新性亦是如此。”

 

 

 

陈开卷开了挂的博士生涯总是令人羡慕不已、赞叹不已,当他手心里捧着竢实扬华奖章时,他的心是暖的,但并不仅仅因为奖章的象征意义给予了他辛勤付出的认可,更是因为他本来就对学术研究这件事情怀着一颗炽热的心,对于他而言,自己不过是站在地面上,满怀激情地坚守而已。

 

若是陈开卷没有在提到科研和论文创新时言辞间的激烈配之欣喜的手势,若是他没有默默坚守站在地平面,坚持每天耕耘毫厘聚沙成塔,他的科研路就不会是开了挂,满是精彩。     (本文转自扬华微语《【竢实扬华奖章】陈开卷:站在地平面》

上一条:【竢实扬华奖章获得者】廖晗:选最困难的事,做最靠谱的人
下一条:毕业季的故事--胡雪岩专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