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通知
首页 > 学院通知 > 正文

人物专访——专访康国政教授

作者:力学   日期:2016-06-14   点击:[]

康国政,男,196988日出生,贵州遵义人。固体力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西南交通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级力学实验示范中心主任。国家高层次人才,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博士学位获得者,中国力学学会第十届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中国力学学会“全国优秀力学教师”,西南交通大学首席教授。

        

        长期从事固体力学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8项、省部级基金项目12项。在先进材料的循环本构理论和相关疲劳失效问题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成果,发表学术论文240余篇,其中120余篇论文被SCI收录、200余篇论文被EI收录,发表论文被SCI他引1200余篇次。

        砥力传媒专访W分队(文案组)千里迢迢奔赴九里校区,来到力学院老师们的“大本营”,终于见到了我们的康院长——康国政老师。

        以下就是一晚上采访的结果,编为小编们,康为康老师。

Part one

我是做材料的里面比较懂力学的,也是做力学的里头比较懂材料的

【短对话】

编:请问康老师现在的研究方向是什么?

康:材料本构关系,疲劳与断裂,形状记忆合金热力耦合行为。

编:是什么让您走上了研究力学的道路?

康:因为其中曲折,说来话长了。

形状记忆合金

【介绍】

        由于大一的小编们不是很了解本构关系这个学术名词,康老师用最简单的语言给我们概括了:“材料受力后,可能不会运动,但一定会发生形变——自然界不存在真正的刚体。本构关系就是将材料承受的外力和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之间的关系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简单的说就是一个方程。材料的变形响应如果是线弹性的,那方程将是线性的;如果是塑形,那么方程是非线性的,会更加复杂。如何使这个方程更能体现出材料变形的本质,就是我们研究的内容。”在某种意义上说,材料与力学是不分家的。

        康院长还向我们简单介绍了课题组研究的其中一个方向——形状记忆合金热力耦合行为。温度场、磁场都会诱发形状记忆合金的记忆效应,使它们的一定条件下可以产生较大的形变,但这样的形变又可在一定条件下得以恢复。在航空航天领域,记忆合金已经有实际应用。例如,记忆合金已被用在卫星天线的设计和展开控制上,效果很好。

【插曲】谈到本科生上课考试的手忙脚乱,康老师也说了一些自己大学时代的故事。

        康老师在清华大学就读本科,专业是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到了交大后才攻读力学的博士。今天力学学院的档案管理处我们仍然能找到康老师的博士毕业论文。谈及清华五年的生活,老师脸上露出了微笑,与我们分享了大学五年的艰苦与趣事。“我印象深刻的一门课是大学物理的电磁学,那位老教授坚持全英文教学,教材和讲解都是用英文。这可苦了我们这些英语不好的学生。加上补考,我一共考了三次这门课,都没过,也因此没继续双学位的计划。但是,到了研究生学习阶段,我隔壁寝室的一个同学要考托福,天天背单词,我一开始还“不堪其扰”,后来干脆和他一起背。现在的英语论文阅读、审批和撰写基本没有问题,也是源于那时候开始的积累。在研究生学习阶段,我还喜欢上阅读英语原版小说,图书馆里的那些小说看了很多。英语水平有了质的变化,这样一来考试还不轻松吗?到交大后一次就通过了英语六级考试。”原来康老师求学的时候也曾为课业、刁钻的教授和英语六级考试而失败和担心啊,万丈高楼平地起,此言非虚!

        康老师从材料到力学专业转变过程中的阴差阳错,也让老师感慨“那时候的计划真的永远赶不上变化”。耐心地解答了小编们的问题后,采访现场的气氛逐渐变得轻松起来。

Part two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短对话】

编:请问康老师如何看待出国留学,对出国读研深造的同学们有何建议?

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多出去走走、看看外国的学术氛围,一定是好的。但能够这样做的前提是在国内有扎实的基础。

【介绍】

         2001年,康老师赴日本名古屋留学,感受到了日本优秀的学术氛围。康老师觉得这些面对面的交流远比所谓书上、杂志上看的学术成果收获更大。“当时日本的研究拥有先进的论文检索系统,国内还只能在图书馆的论文名录、摘要上手工寻找。我一口气下载了好多论文,还引得网络管理员询问导师,也是一段有趣的往事。”闭关自锁是做学术研究的大忌,出国交流不能走马观花,更要踏踏实实地做事、做研究。在日本留学期间,康老师发表了9SCI文章,“也算是我学术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了,”康老师这样告诉我们,“有了这些文章,后面就有了更多的科研项目和经费保障,学术研究也就越做越顺利了”。

        康老师认为,在系统了解专业知识的阶段还是在国内为佳——这是出国深造的基础。部分国外大学没有硕士学位论文工作的要求,大都是本科生毕业后直接读博,对不太熟悉科研的本科生来说实在有困难之处。在国内有老师的帮助下,经过硕士阶段的学习和工作,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更加重要。目前,我们学校、学院都有很多出国交流的机会,特别是针对博士研究生,有意向的同学可以去多加关注,但重点是自身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一味追求留学经历。

Part three

为了学习能力而学习

【短对话】

编:康老师觉得本科生要培养哪些技能?您会挑选什么样的学生留下来读研深造呢?

康:能力是可以培养的,学习的素质、素养才是关键。跟这些相比,学习成绩不过是锦上添花。

【介绍】

        康老师认为,本科学习要培养的应当是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刻苦踏实、积极主动、耐得住寂寞的学术研究素质。这些都是优秀的科研人员必须具备的能力。科研不是游戏,总有艰难困苦;科研不是灌输知识,不积极不主动,只能使科研工作停滞不前。康老师告诉我们,科研与课堂的区别在于科研不知道答案,经验、方法只能依靠实践来锻炼。有自学能力、创新思维和积极主动的同学,后劲足,老师也更加青睐。

Part four

以不变应万变

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

【短对话】

编:请问老师觉得牵引动力实验室和力学学院都有哪些差异?

康:侧重不同,有一点像是工程应用与基础研究的关系。力学侧重基础性的定量化描述及理论框架的构建,而牵引动力重点实验室则针对铁路行业中的工程需求,在基础理论、共性技术和应用推广方面的实际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强调问题的解决方法。

【介绍】

        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听到学硕”“专硕这些名词。学术硕士面向学术,专业硕士面向工程。力学,注重实验、理论与数值模拟等较为理论化的研究工作。但康老师告诉我们,力学专业可谓“以不变应万变”,力学是工程科学的基础,力学人可以结合工程实际按照自己的兴趣来选择科学研究的道路,但要对工程问题要有充分的了解。然而,理论基础比较扎实的人结合工程问题进行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跨越的鸿沟很小,反过来就不太容易。

Part five

作为院长、教授、导师的生活

        康老师的一天相当忙碌,拥有多重身份的康老师往返于各种会议和事务处理中,鲜得暇日。学术上的研究工作往往放在晚上和周末、节假日这些自己的时间里。闲着没事,那就干活呗。学术研究俨然成为康老师的兴趣爱好,怡然自得。

        当然,康老师还喜欢篮球之类的体育活动,也会因为要上班、没办法看NBA勇士对雷霆的大决战而感到惋惜。上班时候真没法看,中午休息的时候打开,已经只剩下五分钟了,还是很精彩!周末康老师也会抽出时间来陪陪家人。

上一条:毕业生代表发言稿
下一条:第三届全国计算力学青年学术研讨会在西南交通大学顺利召开

关闭